创意无敌——Waves正版用户M.I.A分享StudioRack引擎声效设计

Bill Chu admin

StudioRack

Waves正版用户原创:

《使用Waves StudioRack v11搭建声效引擎系统》

感谢M.I.A提供视频素材

Waves StudioRack的新升级激发了无限创意可能。刚发布没几天,Waves正版用户M.I.A(陈阳)就尝试制作了一个模拟汽车引擎的声效发到B站,引来一片喝彩。视频不长,也配有提示说明,奥利给。


2d0d152f2f7a470d85980c2bb0f1e6ac.jpg

M.I.A目前就职于长沙的一家动画公司,主要负责与其他配音、配乐团队相关业务内容的收发、音效设计和整片的后期混音工作,业余时间里也是摇滚乐队的键盘手兼制作人。他说自己从事音频工作完全是“跑偏”的结果:大二期间偶然得到一份在录音棚做实习助理的兼职,然后从一名跑场乐手正式进入音乐公司做编曲;参与过微电影的音频、配乐创作,分轨混音。“跑偏”虽从未停止过,但走上Waves的正途却是必然滴。

Waves就请M.I.A来分享一下他制作这个引擎音效时使用StudioRack和相关插件的“脑回路”:


脑洞大开的一瞬,看到StudioRack时

我制作这个音效链路的起因其实是因为最近公司接到了一个项目,片段中需要用到大量的赛车类音效。但翻遍公司的商业音效库之后,发现这类音效寥寥无几,于是便萌生了制作一些这类声音的想法。

最初我是受到Waves MultiMod Rack的启发,被它不同频段下各种迥异的失真音色组合出来的声音给“吓”到了:怎么会是这么有层次感的声儿?!

于是我开始构思利用这种分频处理思路去实现发动机在不同转速下的各种音色特征。正巧又赶上Waves最近发布新版StudioRack,再次被“链路”和“宏控制”这些概念惊到了,瞬间脑洞大开,就着手设计了这么个可以专门产出目标音效的链路。

在新的Macros宏控制模块的帮助下,它甚至可以当成一个简易版的发声引擎去使用。用以前普通插件链的概念去理解,这是想都不敢想的一件事。

链路设计,先定一个“小目标”,然后分三步走


我制作这个的目标是,实现让音源在移调的同时,能够分时段地多次被赋予不同的失真音色,并最终达到“上限”的这么一个过程。

整个链路看似复杂,但其实很好理解,因为总共只有三个“插件”处理:

1. Multiband Split:分频处理

其中,低频和中频只是单独使用了CLA MixDown这个插件中的Drive效果。它的谐波失真能够让音源变得更有颗粒感,会把这个频段变得既“厚重”又“躁动”;需要更多颗粒感时,只需把Drive往上推,就会立刻获得会更多“马力”,这使得它可以模拟出不同体积和大小的车辆声音。


fc7c4ed59d034f06bcef496057f41bdb.jpg

CLA MixDown

中高频用了MDMX Fuzz这个插件,它激烈的法兹效果会在启用时随着Gain的增加逐渐把之前的颗粒感升级为更强烈的锯齿感。

超高频则使用了MDMX Screamer,它只会在最后阶段加入一点过载效果,逐渐填满前两个失真的间隙,从而使整体达到一种饱和状态。

这三个频段的整体其实只是“一个失真”插件,跟前面提到的MultiMod Rack的概念相似,只是运用更加灵活

3bba7932af0b4cd2a1fad0a60fd977cd.jpg

2. Parallel Split:并行处理

第一条通路只是让前面的主信号通过并没进行任何处理。

第二条通路使用OneKnob Pumper做了一个并行处理:添加了一个1/16速度的闪避效果。


3bba7932af0b4cd2a1fad0a60fd977cd.jpg

3. 移调插件

这里我用到了SoundShifter Pitch,这个看似简单的插件却是整个链路的核心。它具有大范围“连续”改变音调的能力,使得它可以扮演好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油门”

Macro旋钮,“宏宏火火


然后,制作的重点就是设置好各个插件的介入时间,并正确绑定到Macros宏控制旋钮上。

StudioRack新的Macros模块不仅允许我们独立设置每个插件的介入时间,甚至还能指定具体参数的工作范围,简直太厉害了!

第一个Macro旋钮最主要的作用其实是用来控制SoundShifter Pitch这个插件中的推子,这样对整个链路进行实时控制的权利就从SoundShifter复制给了Macro 1,其他所有部分都是基于它当前的位置状态来服务于它的。

8a741aba695e47708fc713c7fa4de3f1.jpg

所以在介入时间上,可以按SoundShifter的移调推子从0运行到100%这样一个过程去理解,可能会更直观: 

  1. SoundShifter中的Pitch推子是100%贯穿运作始末的;

  2. MDMX Fuzz中的几个Gain旋钮从初始状态0开始介入工作,直到60%时到达一个最大恒定状态;

  3. MDMX Screamer中的Gain旋钮从60%时开始介入工作;

  4. OneKnob Pumper的主旋钮从90%时才开始介入工作。

15643582254846e7ae0f370f650d508d.jpg

MDMX失真系列

把以上所有控制部分都被绑定至Macro 1这个宏旋钮上,就可以进行统一控制了。(CLA MixDown中Drive只是作为一个基频“动力”恒定运行的。)

这样当你正向转动Macro 1旋钮时就会出现一个有趣的时间线:

  • 在静止时,音源会获得一个CLA MixDown的基准失真;

  • 0%-60%范围内推动时,会逐渐获得MDMX Fuzz中的法兹效果;

  • 60%-90%范围内推动时,又会逐渐获得MDMX Screamer中的过载效果;  

  • 超过90%以上的范围则会出现一个快速的闪避声音,来提示已达到最大动力的“上限”。

Macro 1旋钮逆向转动时则正好相反,所有效果又会依次消失,最后回到CLA MixDown的基准失真音色。

第二个Macro旋钮也很有意思:它单独绑定给了SoundShifter中的Mode切换按钮。


85770fcab6a04df0b20c01100eb8608a.jpg

说到这里可能要先分享下个人对SoundShifter插件的小心得:

在SoundShifter Pitch插件中有几种模式可以切换不同的算法,我主要用到其中两种:

  • Punchy模式:移调的过程中会产生少量“顿挫”感,让声源变得集中且紧绷,听起来像是要冲破屏幕一般咄咄逼人;

  • Smooth模式:移调的过程相对“平滑”,听感位置靠后,却能让声源变得深沉厚重,源源不断向四周扩散开来。

所以Punchy模式下产生的这种“澎湃感”在我看来更符合车辆类引擎的特征,视频中展示的也正是这个部分。

而当需要制作飞行器的声音时,直接把Macro 2切到Smooth模式就好啦,在这个模式下音源就会变得“茫茫一片”且“深不可测”。

(小彩蛋:细心的朋友可能会发现视频中Scheps 73这个插件中的Preamp部分一直处于关闭状态,并且旋钮一直在“反向”运转。其实这是用来在Smooth模式下制造一个“飞行器离地”声音的特殊模块,视频展示中它实际上并没有参与进来。)


“自己的宝贝”,让我更有欲望去珍惜去理解它们!


我用Waves前后大概有6年的时间了,我觉得Waves插件和适应面非常广,无论是用于音乐制作还是声音设计,我总能在其中找到自己满意的插件。

之前我使用的一直都是前公司给购买的Waves Gold黄金包,而我在3年前才正式拥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Waves插件账户。可以说,从“公家的工具”到“自己的宝贝”,正这个转变让我变得更有欲望去珍惜去理解它们!

每次添置新插件前,我都会试用并认真阅读使用说明,反复观看大师们的演示视频,对插件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往往都会立马上一个台阶。所以在我个人看来,使用正版的意义其实也是在对自己负责。

由于工作原因,我平常反倒喜欢使用一些简单高效的插件,特别是用于人数众多的“配角”轨道里。比如Sibilance和GW VoiceCentric就是我最常用到的两个插件,原因就是——快!

Sibilance有Organic ReSynthesis创新技术加持,可以非常智能又快速地帮我检测出配音演员们多余的齿音并及时削弱它们,而且感觉效果比传统的DeEsser更自然,更能保持一些必要的通透性。

GW VoiceCentric是少数至今我都没能理解透彻的“黑匣子”插件之一,只需极短的时间调整就能获得一个不错的人声,太棒了,很强!

我很高兴看到Waves研发团队近段时间推出了这么多给力的新品,有创意的产品才会激发有创意的用户。真心祝愿Waves能越来越好,加油!

ALL ABOUT STUDIORACK


购买地址:购买详情请进入

 Waves雪帝数字音频大中华技术服务中心

联系方式:+微信号:27503697     QQ:8051215